守护中越班列“神经网络”|新春走基层

2024年03月01日 112890阅读

  在位于广西凭祥市的湘桂铁路末梢,有一支10人组成的通信工队伍。他们坚守边境,以精湛技术保障中越班列安全运行。

  1月24日下午,记者跟随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南宁通信段凭祥通信工区的通信工们前往国境线巡检。工区工长许昆箭带队,从友谊关口岸附近的一座公路桥旁沿着台阶下到桥底,顺着通往国境线的湘桂铁路轨道,一路巡检通信设施。他们负责从湘桂铁路亭亮站至国境共73.65公里轨道的通信设备维护工作。

  湘桂铁路经凭祥直抵边境与越南铁路接轨,是中越铁路运输大通道。自2017年首趟中越班列经凭祥铁路口岸出境驶向越南以来,广西开出的中越班列超过1000列,支持了中国―东盟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

  记者来到湘桂铁路的终点,看见国界碑上的国徽鲜艳明亮。许昆箭指着轨道旁的圆形铁盒说,这是湘桂铁路终端的最后一个通信接线盒。

  铁路通信设备是承载连接铁路运输行业各系统间有序运行的“神经网络”,所涉及的设备数量庞大、类型繁多。而在国境线附近从事铁路通信维护工作,有着不同的经历。有一次,凭祥至越南同登站间出现通信传输告警。两国的通信工们带着翻译来到这里的设备维护分界点,测试设备、寻找隐患。经过两国通信工们的协同努力,终于排除了隐患,保障了班列的通行。

  巡线结束,通信工莫景元仔细擦拭着国界碑:“每次过来,除了巡查设备,我们都要擦一下国界碑并敬礼,因为它代表着祖国。”

  通信检修作业经常在凌晨以后没有列车通行的“天窗”期进行。但大家认为,挑战并不是来自体力精力,而是脑力。现场作业组组长吴钟今年55岁,1988年从学校毕业后响应支援边境建设的号召来到凭祥。“我刚工作时通信工区最多有70人,那时通信工要爬电杆,要有足够的体力。现在通信设备已经数字化、智能化,真正的挑战是大脑。”吴钟说。

  在繁忙的国铁凭祥口岸物流中心通信机房里,4个机柜各种设备由密密麻麻的线路相连,各种指示灯亮成星星点点。“这里相当于中越班列的‘大脑’,除了给铁路自身提供通信通道,还为海关、边检等部门提供通信服务,不容任何闪失。”许昆箭说。

  一项数据的细微变化,就可能对整个系统产生很大影响。在机房,他们要检查铁路传输系统、接入网系统、无线通信系统,核对135组参数。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中越班列除了安全畅通,还要高效。中越班列自中国南宁南站至越南安员站从以前最快20多个小时缩短至最快14.5小时,数字口岸系统让班列办理通关时间由原来3小时压缩至3分钟,每一次效率的变革,都离不开通信系统的调整。

  为适应发展形势的需求就得提升本领。工区每周都要开展业务学习,每月开展应急演练,人人练就了一身本领。“比如接光纤时,必须用刀把光纤上的保护涂层削去,用力太轻,削不去涂层,用力太重,又会把光纤削断,力度的掌控得靠日复一日地训练。”2022年才入路的颜恺,如今能在半分钟内接好一根比头发丝还细的光纤。

  年轻职工干活手速快,并且能利用所学的计算机辅助制图知识画出一张张精准的光纤分布图。老师傅一听故障表现,就能初步判断出故障原因,并准确选择需要携带的工具。这支老、中、青三代职工组成的团队,以线建家,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在业务上又各显所长。

  中越班列穿行不息。每一次在机房和线路上的巡查,都是给设备再上一道安全锁。每当看到一趟趟列车安全来往于国境线上,大家就特别有成就感。“36年来,我见证了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越来越密切,见证了凭祥口岸越来越繁荣,为自己也在其中出了一份力而感到自豪。”吴钟说。(经济日报记者 童政)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启科财经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