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暖!1月房企融资规模有所回升,"白名单"加速落地
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1月65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量环比增加25.5%。中指研究院的数据还显示,1月房地产行业信用债融资规模环比增长60.3%。
值得注意的是,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和金融监管总局出台了房地产融资支持新政,各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推进节奏较快,首批房地产项目融资支持“白名单”加速落地。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等各项融资支持政策,落脚点都在房地产供给一侧。对于房企而言,当务之急仍是把握好当前政策利好的窗口期,调整企业营销策略,加快项目去化。
65家房企融资总量环比增加25.5%
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1月65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量为414.54亿元,环比增加25.5%,同比减少29%。
在融资结构方面,1月房企境内债权融资348.2亿元,环比增加5.4%,同比减少9.2%;境外债权融资47.56亿元,同比减少41.9%,而上个月则没有企业进行境外融资;资产证券化融资为18.78亿元,同比减少83.6%,同时上个月也没有企业进行资产证券化融资。
1月房企发债253.2亿元,环比增加27.4%,同比减少28.7%。1月境外债发债规模为7亿元,仅有越秀在澳门交易所发行了1笔7亿元人民币的境外优先票据,同比减少85.1%;境内债发债规模为236.2亿元,环比增加23.7%,同比减少19.6%。其中,公司债发行7亿元,环比减少92.6%,同比减少65%;中期票据发行185.4亿元,环比增加93.7%,同比增加49.7%,境内发债的企业仍然主要是保利发展、华侨城、首开等国企央企。
从融资成本来看,1月65家典型房企新增债券类融资成本3.33%,环比降低0.36pct,同比降低0.78pct。1月境外仅有越秀在发行了1笔7亿元人民币的境外优先票据,因此境外融资成本仅为4%;同时由于境内发债的企业仍然主要是大型国企央企,因此境内融资成本3.31%,仍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具体企业表现来看,1月债券发行量最大的企业是保利发展,企业共发行了2笔共25亿元的中期票据和1笔25亿元的超短融。1月发行债券的企业有12家,与上月相比减少1家。从发债年限来看,金融街(000402)发行了1笔期限长达7年的中期票据,是1月发行期限最长的债券。从债券发行利率表现来看,保利发展发行的1笔超短融利率为2.49%,是1月房企发行的所有债券中最低。
中指研究院的数据也显示,1月,房地产行业信用债融资438.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7.6%,环比增长60.3%,占比76.9%;海外债发行金额7.0亿元,同比下降41.1%,环比下降75.3%,占比1.2%;ABS融资124.8亿元,同比下降32.0%,环比下降48.0%,占比21.9%。受上年和上月低基数影响,1月信用债发行总量同环比均显著增长,发行量达到近五月高点。
融资支持“白名单”加速落地
1月12日,住房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要求各地级及以上城市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推动房企与金融机构精准对接。1月26日,住建部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部署会,35个重点城市相关负责人参会,旨在加快落实相关举措,加大项目融资支持力度。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从住建部、金融监管总局获悉,截至1月底,26个省份170个城市已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提出了第一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并推送给商业银行,共涉及房地产项目3218个。第一批房地产项目名单中,84%的项目属于民营房企和混合所有制房企开发的项目。
中指研究院认为,从两部门发布通知到第一批项目落地,历时不足1个月,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推进节奏较快。本次融资支持从企业转到项目,对集团公司债务风险和项目公司开发运营风险进行有效区分,可以避免金融机构对债务违约房企的所有项目搞“一刀切”,部分出险房企项目入围“白名单”。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执行院长丁祖昱也认为,通过区分项目风险与企业风险,避免金融机构搞“一刀切”,保障了局部出险房企的正常项目交付,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蔓延。
但丁祖昱同时指出,进入“白名单”并不意味着这个房地产项目就能够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白名单”只是推送名单,最终的决定权在金融机构。而当前房地产行业风险仍在出清的过程中,各大银行对于房地产业贷款的态度仍为谨慎。
丁祖昱认为,近期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等各项融资支持政策,落脚点都在房地产供给一侧。对于房企而言,当务之急仍是把握好当前政策利好的窗口期,调整企业营销策略,加快项目去化。
责编:王璐璐
校对: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