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2023年GDP达4960.51亿元,全国第二个5000亿县级市呼之欲出

2024年02月05日 106307阅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孙燕 上海报道

继2022年昆山成为国内首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后,5000亿县级市有望扩容。

1月29日,江阴统计披露的2023年江阴市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江阴202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60.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9%。

这意味着,江阴距离5000亿元GDP仅一步之遥,有望成为继昆山之后,全国第二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

江苏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张春龙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江阴的县域经济经验可以概括为“工业强县”战略、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三点。站在新起点上,江阴还应继续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扶持创新创业、利用资本支持实体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

“工业强县”

连续多年位列中国工业百强县(市)之首,江阴一直被称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

2023年,江阴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524.14亿元,同比增长8.0%。另据2024年江阴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江阴预计完成规上工业产值超7000亿元、增长4.5%以上。

在江阴工业强县的“大舞台”上,消费品工业是一大主角。2023年,江阴以“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三个特色优势产业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名单。

这三个特色优势产业所对应的高端纺织服装、石化新材料,与金属新材料共同构成了江阴市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另据2024年江阴市政府工作报告,高端装备产业成为江阴市第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了解到,新能源产业有望在2024年成为江阴第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千亿级产业的背后,江阴持续以高新技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张春龙指出,江阴以制造业为立市之本,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业,并较为注重产业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引进和培育的核心技术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从年度数据来看,2023年,江阴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9.0%,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8.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智改数转成绩尤为亮眼。2023年,江阴完成922家企业数字化诊断工作,新增省星级上云企业177家,创成无锡市级以上智能制造标杆282个,兴澄特钢成为全球特钢行业首座“灯塔工厂”,2家企业入选“中国工业互联网500强”,3家企业入围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6个项目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江阴获评省制造业智改数转成效明显地区。

“未来要继续推动产业结构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升级,一方面提高传统产业的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借助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张春龙建议。

民营经济引领

从2021年列为“民营经济示范城市”首批创建城市,到2023年入选首批江苏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培育名单,民营经济一直是江阴经济底色中亮眼的存在。

张春龙指出,江阴的私营经济活力一直保持得较好,孕育出海澜集团、阳光集团、长电科技等耳熟能详的民营企业。在新桥镇、华西村的发展过程中,江阴也采取了一些激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家创新创业。“从乡镇企业发展到小城镇,再发展到如今的民营经济,是‘苏南模式’的典型特征。”

数据显示,江阴民营经济总体呈现“778899”的特征,即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7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GDP、80%以上的工业经济总量、8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90%以上的就业人数和90%左右的企业数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江阴也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鼓励企业上市,“江阴板块”在资本市场声誉鹊起。目前,江阴有上市公司61家,在全国的县级市中排名第一。其中,包括中国企业500强9家,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12家,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6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4家。

在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张春龙指出,江阴一直较为注重开放合作。苏南地区的特征之一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江阴在这方面表现较好,包括积极吸引外资,与外界在多层次、多领域交流合作,也为江阴的民营经济发展带来了内生动力。 

从年度数据来看,2023年,江阴实际使用外资1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协议注册外资13.69亿美元,新增外商投资项目67个,3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重点外资项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江阴先后引进了一批国际行业龙头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全市外资企业以不足2%的企业数贡献了近1/3的规上工业产值以及近1/4的税收收入。

放眼全球,张春龙建议江阴一方面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建设更多创新平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另一方面用好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拓展国际贸易渠道。另外,江阴未来可以进一步利用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在资本市场上有所作为。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启科财经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