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两会|“新农人”走出新时代的范儿
“品种取名‘2700苹果’,因为它长在海拔2700米的小凉山上,也是我们培育的一个芽变新品种。”全国人大代表、来自云南丽江宁蒗彝族自治县的鲁权是一名“85后”。回村创业的他对《热评》评论员说,现在团队里已有17名大学生,“我们打造的千余亩苹果基地实现数字化、水肥一体化。现在基本上村里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小包装、小特色,自己在社交媒体上卖。”
“我虽然已经‘奔六’了,却有‘奔二奔三’的年轻思想,要与时俱进,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宜兴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儿,亲自上阵直播带货,还把不少“奔二奔三”的本地青年吸引回来创业了。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新农人”就是一支蓬勃的力量。这个“新”当然不局限于年龄,观念新、知识新、技能新……也都是他们的特点。像欧阳华这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带头人,也是“新农人”的代表。
在“新农人”这支活力四射的乡村振兴大军中,返乡创业者是活跃群体。从2012年至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数量已达1220万人,他们当中有很多“80后”“90后”。
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四川“95后”村干部吉列子日,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他曾在城市有稳定工作,返乡时乡亲们一句“你要带着我们一起过上好日子啊”让他更坚定了决心。3年后,村里悬崖边的路通了,他也从村民口中的“爬山书记”变成“修路书记”。
从“60”后到“90后”,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乡村振兴“新农人”,仿佛都自带一种“神奇”的力量:他们能用村民们听得懂的方式,让国家政策深入人心;也能用乡亲们易接受的方式,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更能用新颖的金点子、科技时代的技能、敏锐的市场意识,建设美丽乡村。
其实这种“神奇”又很朴实,就是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对农村建设事业的执着以及“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富”的情怀。当农村的“硬件”“软件”不断升级,自然就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加入“新农人”队伍。
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何养好“凤凰”,是个重要问题。今年52岁的山东枣庄峄城区榴园镇逍遥村村民曹佃国,不久前刚获得农民助理农艺师职称。这源于山东省推出的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制度。有了这个制度,一批有技术、懂市场、会经营的“新农人”评上了职称,荣誉感更强、干劲也更足了。
“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随着各地不断优化环境、完善政策,“新农人”们大显身手的天地更宽了,也必会更好地带领乡亲们“富口袋”“富脑袋”。
“科技范”“行家范”“年轻范”……新时代“新农人”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们既用“心”也用“新”,投身到火热的乡村振兴事业中,不断让新农村释放出新魅力。乡村振兴,“新农人”就得有新时代的范儿!
(央视新闻客户端 文|赵静 石墨)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