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 中国需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

2022年12月30日 68746阅读
  编者按: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推出“大国强链”系列报道,为供应链变革与产业安全发展凝聚各方智慧。

  【大国强链】沈建光: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 中国需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

  中新网12月6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吴涛)“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维护国家产业安全,都极其重要。”

  近日,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京东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沈建光接受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专访时称,中国拥有产业门类齐全、超大国内市场的双重优势,但在全球存在断链风险的同时,也要居安思危,加快提升“双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

  提升“双链”的韧性和安全,需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

  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之际,沈建光认为,“当前我国平台经济和数字经济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解决数字技术‘卡脖子’问题,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完善平台经济数字经济治理水平,是我国在数字化浪潮中弯道超车、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中抢占有利地位的重要途径。”

  他指出,在数字产业化方面,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引导平台企业、科技企业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并利用中国产业门类全、市场规模大、场景多元化的优势,积极推进这些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根据国家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通过重大工程引领,积极推进智慧农业及水利、工业数字化和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传新发展、商务数字化、智慧物流、金融数字化、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园区、数字产业集群建设,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的运行效率和竞争力。

  在数字化治理方面,我们要吸取欧盟“惩罚性”监管阻碍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教训,把握好维护安全和促进创新的平衡。一方面,积极完善数字经济发展和反垄断、反不当竞争相关政策法规,划定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发展的刚性底线;另一方面,创新平台经济、数据保护的治理方式,通过监管的数字化、科技化应对数字化挑战,打开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发展的柔性边界,全面释放数字化的动力。

  “对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的难点是如何破解‘成本支出大、收益不确定、人才积累少’的三难问题。”沈建光认为,具体而言,一是数字化的投入成本大但收益不确定,二是数字投入周期长但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短,三是数字化转型人才要求高但中小企业人才缺乏。

  促进不同产业链融合发展,延链成网

  在沈建光看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效率和韧性,提升各大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和高端化水平,是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有助于促进各大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

  “我们需畅通供应链上下游对接,提升供应链效率。通过有效组织和连接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不断优化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高效衔接,引导上游企业更柔性地按需生产和精准定制,更广泛的协同整合。”

  “因此,要促进不同产业链融合发展,延链成网。”沈建光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其背后就是要深化不同产业之间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效率。

  “其中,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型实体企业已成为众多产业链供应链的‘链长’,应抓住新型实体企业这个牛鼻子,打造连接用户、企业等多方主体的多产业链供应链生态,有效促进各个产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高效衔接。”

  他建议,发挥大型企业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从主体来看,产业链供应链的短板在广大的中小微企业中。

  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达1.63亿户,其中企业5100多万户,绝大部分为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多达1.09亿户。

  在他看来,当前很多大型企业、平台企业通过业务对接、技术赋能、金融服务等,与广大中小微企业结成了“发展共同体”,未来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政策,应更加注重激发大型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完)

【编辑:田博群】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启科财经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