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京华乳腺癌论坛:打造乳腺癌学术交流的全国名片

2022年10月06日 117229阅读

  9月4日,中国医药(行情600056,诊股)教育协会和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京华乳腺癌论坛”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盛大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担任名誉主席,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赵卫红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樊英教授任大会主席,并特邀了北京癌症防治学会张鹊副理事长为致辞嘉宾,与来自全国各地乳腺癌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线上、线下聚首,围绕科研前沿、精准诊疗、新药论坛和多学科交流四大主题,通过主题报告、病例分享、热点问题讨论等形式,论道京华,传递最新观念,碰撞最新思想。

  大咖寄语:多学科荟萃成就高水平论坛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赵卫红教授和樊英教授介绍道,京华论坛是立足北京、面向全国的一个荟萃乳腺癌领域基础、临床和转化研究专家讨论交流学习的平台,非常感谢全国同道的热情参与和学会的大力支持,也希望专家们给予论坛持续的鼎力支持。

  徐兵河院士开场致辞指出,乳腺癌已经超过肺癌成为全球发病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中国学者近10年在该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在国际范围内也已产生很大影响。他希望京华论坛能办出特色,推动交流,开拓视野,加强多中心协作,促进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更紧密结合。

  张鹊副理事长致辞祝贺论坛顺利召开,感谢诸多专家教授的莅临,并鼓励与会者借当前肿瘤研究的利好政策的春风积极开展创新研究。

  科研前沿:创新技术奠定更高飞基础

  第一环节的主持嘉宾包括向东喜教授、胡夕春教授、杨俊兰教授和王树森教授。

  钱海利教授以“类器官在乳腺癌精准医疗及转化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为主题的精彩报告作为学术内容开篇。他指出类器官以建模成功率高、药筛通量高、周期短、性价比高而独具优势,并获得国家政策支持和专家认可。

  其后,龚畅教授带来乳腺癌精准诊疗中的分子残留病变(MRD)检测内容。MRD检测已从血液肿瘤扩展到实体肿瘤,可用于肿瘤全病程,具有预后评估、疗效检测、复发监测等临床价值。

  王杰军教授则介绍了医疗人工智能(AI)的演进。医疗AI应用已渗入医疗的方方面面,在辅助诊疗、分级诊疗、医保协同、医院管理和临床试验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碳基生命体系正在向数基生命体系转变,未来医疗AI将在医疗领域扮演越来越多的角色,帮助医生解放双手。

  名家论道环节中,王树森教授引导方仪教授、梁旭教授、关印教授和姜晗?教授就类器官、MRD和医疗AI进行讨论和阐述,分享了他们对相关内容的思考、在科研上遇到的挑战和支持、及对未来的展望。

  精准诊疗:个体化治疗时代已到来

  第二环节的主持嘉宾包括马飞教授、张频教授、王靖教授和李曼教授。

  本环节回归于临床实践,李俊杰教授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和低表达定义的准确性、早期HER2表达患者的精准治疗策略、新药新策略如何有序融入晚期患者的现有诊疗流程三个维度,阐述了他对“抗HER2治疗-再精准”的思考。

  江一舟教授聚焦于三阴性乳腺癌(TNBC),带来了“TNBC精准诊疗进展”的主题报告。江一舟教授重点介绍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创新性提出的TNBC“复旦分型”,据此建立的精准治疗策略可显著改善难治性TNBC的预后,未来基于代谢组学、影像组学的发展,复旦分型将进一步优化拓展,推进TNBC的精准治疗。

  史业辉教授则以CDK4/6抑制剂为核心,介绍了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靶向治疗的探索。多款CDK4/6抑制剂上市用于晚期患者的治疗,与内分泌联合带来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获益,成为各大指南推荐的标准治疗。药物耐药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正在不断探索中,针对CDK4/6抑制剂耐药这一难题,聚焦PAM通路异常激活的研究进展飞速,依维莫司+内分泌治疗、Alpelisib+氟维司群成为HR+/HER2-晚期乳腺癌经典方案并获得指南推荐。

  本环节的名家论道由李曼教授主持,马杰教授、胡泓教授、吕雅蕾教授和李慧慧教授参加讨论,为乳腺癌更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支招。

  新药论坛:持续提升乳腺癌患者预后

  第三环节的主持嘉宾包括宋国红教授、周冬仙教授、袁?教授和王晓稼教授。

  本环节聚焦于乳腺癌治疗的新型药物,先是由王佳玉教授介绍抗体偶联药物(ADC)的研发进展。ADC药物的研发应用主要集中在HER2+晚期乳腺癌的二线治疗、CDK4/6抑制剂经治的HR+晚期乳腺癌和转移性TNBC治疗等方面,并介绍了诸多上市和研发中的新药。

  杨谨教授以PAM通路抑制剂及其在HR+/HER2-乳腺癌中的应用为重点,介绍了信号通路药物的研发进展,并强调,针对PIK3CA高突变的外显子7、9和20的检测可为精准治疗提供指导。

  徐玲教授以TNBC为核心,介绍了免疫药物在乳腺癌领域的研发进展。她指出,后续研究应着重于不同的乳腺癌亚型的免疫治疗选择、与不同靶向药物的联合,以及如何筛选获益人群的生物标志物。

  在王晓稼教授主持的名家论道环节,李瑛教授、初玉平教授、兰波教授和严颖教授展开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创新药物应用的理解。

  多学科交流:多角度碰撞诊疗新思路

  该部分的主持嘉宾包括欧阳取长教授、刘梅教授、李青教授、史艳侠教授、聂建云教授和华彬教授。

  本环节的嘉宾来自各乳腺癌相关学科领域。来自病理科的应建明教授从肿瘤形成和辅助治疗两个方面,深入解读了乳腺癌免疫微环境的特征。放射诊断科程流泉教授介绍了乳腺癌分子影像在筛查、诊断、治疗和评估疗效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尤其是超声分子影像在乳腺癌靶向显影和治疗方面前景喜人。未来在分子靶标的选择和分子探针研发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最后,放疗科王淑莲教授以乳腺癌骨转移的放疗为核心,介绍了乳腺癌放疗的疑难问题对策。

  名家论道环节中,史艳侠教授和刘莉萍教授、罗扬教授、王昕教授、刘芳教授从肿瘤内科、乳腺外科、放疗科的多角度就乳腺癌的诊疗交流看法。

  最后,聂建云教授主持病例分享环节,欧开萍教授分享了一例晚期乳腺癌病例。其后在北京医院华彬教授主持下,孙冰教授、廖瑜倩教授、李倩教授、陈怡萌教授就该病例的后续治疗选择和疗效预测标志物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赵卫红教授表示,当今乳腺癌防治的手段和理念日新月异,临床医生需要不断更新诊治思路,国内外众多乳腺癌相关的学术会议每年精彩纷呈,相关话题仍然讨论不完。希望京华乳腺癌论坛能够成为北京乃至全国乳腺癌领域学术交流的一张名片,为乳腺癌界的各位同仁们提供每年都会期待的一个有价值和收获的学术论坛,促进中国乳腺癌领域医生学者的交流和助力国家乳腺癌防治事业的进步。

  樊英教授表示,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中国每年有近40万女性罹患乳腺癌,因此乳腺癌严重威胁女性健康。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尽管仍然充满挑战,但已取得长足的进步,新的治疗理念和药物不断涌现。以前的化疗,后来的单抗和TKI靶向药物,到现在炙手可热的ADC药物,这些治疗变革在给我们更好的治疗疗效的同时,也需要医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交流学习。2022年第一届京华乳腺癌论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全方位展示了近期乳腺癌诊疗的最新成果。希望京华论坛真正成为乳腺癌治疗的“精华”论坛,未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参与这一盛会,为乳腺癌同道带来更多精彩内容。(京华)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启科财经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