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是传统的香 “数字月饼”投资是谨慎为好
据9月11日《证券时报》报道,中秋佳节刚过,相比往年,现实生活中的“天价月饼”现象已经少了许多。但在元宇宙领域,天价“数字月饼”不断涌现,这些摸不着、吃不了的“数字月饼”,价格高达上千元甚至数万元,一些玩家抢购“数字月饼”之后又在二手平台挂出转卖。
“数字月饼”,闻不见吃不着,为何要花大价钱去买?在特定的圈子里,一些人炒作和抢购数字产品,有的是为了收藏,有的则是为了转售牟利。而这一切的前提和基础,是有新的概念被创造出来。
在一些了解元宇宙和数字藏品的人看来,“数字月饼”的出现并不意外。近两年来,“万物皆可元宇宙”甚嚣尘上,有些商家注册商标要蹭“元宇宙”,有些企业研发新产品要冠以“元宇宙”的名头,食品、房地产等诸多领域也纷纷布局元宇宙。某种程度上,“万物皆可数字藏品”是“万物皆可元宇宙”的一种延伸和扩展,借假日节点、热点议题等契机推出“元宇宙+”“数字藏品+”等相关虚拟产品,已成为一些企业的常见动作。
尽管如此,对普通百姓而言,此类概念和虚拟产品,仍显遥远。但一些人在各方炒作下,难免头脑发热,盲信所谓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进而被割了韭菜。公众的一知半解,正是一些人千方百计推出新概念和产品的动力之一。
从现实情况看,一些被冠以“数字藏品”的活动和销售行为,往往是“击鼓传花”的老路数。比如,推出一款数字藏品,赋予其“稀缺”“不可分割”等概念和情怀,进而自抬身价不断炒作,最终会有接盘的人遭受重大损失。再如,炒作、转卖等行为某种程度上让数字藏品异化为金融工具,从而带来金融风险。
当下,元宇宙和数字藏品的风头正劲,其中不乏鱼目混珠的行为。一方面,相关领域尚处起步阶段,在资本布局和公众陌生却热情的双重因素影响下,获得了较为宽广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相关规则体系还不够明确或未完全建立,以至于这一新鲜事物在发展初期难免“脱缰”。
事实上,元宇宙也好,数字藏品也罢,其火热势头代表着先进的科技实力和充沛的市场活力。我们乐见这样多元、新鲜的事物丰富人们的生活,也可以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予一定的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其一切套路和忽悠。
从“数字文博藏品”到“数字月饼”,这些在本质上都是NFT格式(区块链网络里具有唯一性特点的可信数字权益凭证)的数字虚拟物品。今年4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在《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中提出,坚决遏制NFT金融化证券化倾向,从严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
看到元宇宙和数字藏品的积极一面,同时正视其中一些不好的苗头与可能性——这是相关行业健康发展的要求,也是保护百姓切身利益的要求。如何从源头减少炒作空间和泡沫,完善运行规则和定价机制,让数字藏品回归收藏价值的本质,而非走上“击鼓传花”的老路,应成为相关方面研究的课题。数字藏品,其经济价值究竟几何?公众不妨等一等、看一看。月饼,还是传统的香;投资,还是谨慎为好。
【编辑:王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