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丨湖北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聚焦新质生产力、长江大保护等关键词

2024年03月18日 107690阅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文汐 北京报道   3月6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湖北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全国人大代表程用文、马新强、李少平、黄艳、高宗余、刘锦秀、闵红艳等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去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成功突破2万亿元,创新第一动力在其中贡献主要力量。据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程用文介绍,武汉扛牢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充分发挥科教人才优势,全力推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方面,获批建设国家实验室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21家,在用在建筹建大科学装置达到10个,涌现出全球首颗智能遥感科学实验卫星、全球首款通导遥一体化北斗芯片等重大原创性成果,武汉首次进入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全球前十。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方面,武汉去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198亿元、增长62.2%,居副省级城市第3位。

同时,武汉着力提升产业“含新量”,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965”现代化产业体系,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五大优势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55%,光电子信息产业独树一帜。武汉在全国创新版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此次湖北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新强也就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谈到了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培育的话题。

马新强表示,当下,围绕光电子产业的突破性发展,需要着力提升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协同创新的能级。一方面,形成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分工明确、各有侧重的创新体系,高校、科研院所围绕基础性、颠覆性技术开展研究,企业则侧重于应用研究。另一方面,切实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以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产业和创新之间良性互动。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科技创新,创新的关键在投入,投入的重点是人才。”马新强认为,从国家这个层面来说,要着重做好三类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具有前瞻性视野、敢于争先的企业家队伍;二是胸怀“国之大者”的科学家和领军人才队伍;三是朝气蓬勃的青年创新人才队伍,特别是青年创新人才队伍,他们关系到国家科技发展的未来,建议国家层面能进一步扩大校企联合培养的工程硕博士比例,国家人才政策、科技政策进一步向青年人才倾斜。

此外,长江大保护也是此次会议中媒体关注的重点话题。近年来,湖北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23年,湖北印发了《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守住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底线,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着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

以武汉为例,据程用文介绍,武汉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成效明显,长江武汉段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武汉成为全球首个人口过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

实施以水库为核心的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是长江大保护的举措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黄艳提到,流域水工程多目标联合调度也面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清水下泄改变了长江中下游江湖关系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保和水安全应对挑战。如长江中游干流河段由于清水冲刷导致水位逐年降低,沙市附件低水位情况下同样是1000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水位比原来低了近2米,这就增加了保障沿岸取水和河道航运的难度。

黄艳表示,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和问题,将加快推进《防洪法》(2016)、《水法》(2016)等法律修订工作,强化对流域水工程统一调度管理;继续开展水库群联合调度研究相关,进一步优化水库群调度方式;同时还将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开展数字孪生长江建设,采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全面提升水工程联合调度管理的水平。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启科财经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