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副教授张楠楠:保险产品设计更加标准化 将大大提高理赔服务的有效性
中国网财经1月26日讯 今日下午2点,由中国保险学会指导,中国网财经、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23年度十大温暖理赔案例发布会暨保险理赔服务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副教授张楠楠在主题研讨环节时表示,理赔是风险分担的最后一个阶段,也就是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够提供科学有效的人性化的服务,会非常有助于去帮助当地地区的经济和生活的恢复与重建。在过去的这几年当中,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我们看到保险公司甚至和应急救援队伍几乎同时出现在现场,这说明我们保险公司对理赔环节的重视,也非常好地建立了保险整体行业的社会形象,但还会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在理赔方面,尤其在自然灾害的理赔当中,现场破坏通常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勘损理赔或者做风险损失统计的时候,有相当大的难度。尤其在稍微偏远的地区,依次统计财产的种类数量以及具体损失额度,有一些难度,另外也会对保户可能产生一些心理的影响,理赔尺度如果特别严格,就觉得雪中送炭碳“不够热”,涉及到理赔尺度怎么样掌握的问题。
所以,通过科技手段,或者比较有效率的第三方平台,或者保险公司共建的信息平台,去做空间统计工作。另一方面,一些自然灾害,像台风、暴雨,这些属于相对比较容易编制指数型的保险,如果前端产品更加简约或者更加标准化,对于理赔的有效性可能会有更大的提高。
另外,理赔纠纷的处理问题,要有温暖,也要有一定的约束。保险公司可以尝试建立更加系统或者比较持续化的损失控制的数据库,持续性对纳入保险系统的或者已经在保险服务覆盖范围内的投保人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对于控制不合理的理赔是比较有帮助的。
此外,风险减量其实归根结底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合同设计当中,更注意加入一些防范道德风险,激励保险公司进行损失控制,或者说运用保险公司所提供的风险减量或者损失控制的服务和功能的条款,这样有助于在终端理赔方面又有效率又有温暖,同时也是风险控制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