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应退尽退”A股出清力度加大 今年以来已有7家公司完成退市或锁定退市
今年以来已有7家公司完成退市或锁定退市,其中*ST华仪、*ST柏龙、*ST泛海3家公司已退市摘牌,4家公司收到交易所终止上市决定书或事先告知书。此外,发布风险警示公告公司名单不断拉长。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A股退市按下“加速键”,将在更深层次切实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在多元化退市进程中,“能上能下”“有进有退”的资本市场良性生态正在形成。
为完善退市相关制度,据悉,监管部门正在研究优化退市指标,设置更加精准、匹配的退市标准,着重加大对财务造假公司的出清力度,同时完善吸收合并等多元退出政策规定,推动企业主动退市。
退市结构日趋多元
今年以来触及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情形明显增多,退市结构日趋多元。
具体来看,“1元退市”成为A股市场化、常态化的退市主渠道。除*ST华仪、*ST柏龙、*ST泛海3只已退市个股外,ST鸿达等也已提前锁定“1元退市”。
“从表面看,这些公司是因为股价跌破1元而触发终止上市。实际上,这些1元退市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经营恶化、违规占用担保、资不抵债等问题,已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说,1元退市股将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直接摘牌,投资者应审慎判断。
因财务业绩恶化引发的退市案例陆续出现,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如*ST博天2月2日收到上交所拟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事先告知书,根据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的事实,公司披露的2017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ST新海于2月21日发布关于公司股票预计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风险提示公告。
此外,近期多家公司发布退市风险警示公告。如,贵人鸟2月22日晚间发布公告显示,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实控人立案调查,公司正面临“1元退市”风险。再如,ST天成2月23日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称,预计公司2023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公司股票可能在2023年年度报告披露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此外,*ST左江近期两次发布关于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
“预计今年强制退市公司数量继续增加,退市结构更加多元。”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以来,相关部门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拓宽多元退出渠道,加大退市监管力度,A股出清常态化。
进一步压降壳价值
退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多,投资者对一些处于退市边缘的壳公司兴趣减少。“退市公司越来越多,资金对于这些ST股的关注度大不如前。对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说,炒差炒壳风险越来越大。”某券商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只有进一步加大退市力度,才能让存有侥幸心理的壳公司难有运作空间。”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应进一步加大退市力度,促进资本市场加速优胜劣汰,进一步压降壳价值。
证监会上市司司长郭瑞明日前明确,将持续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严格执行退市规则,坚持“应退尽退”,严厉打击退市过程中伴生的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恶意“保壳”行为,维护退市制度的严肃性。
实际上,监管部门今年以来已多次强调,严格执行退市制度,要使造假“保壳”者“应退尽退”,让造假乱市者付出惨痛代价。
在田利辉看来,监管部门明确要坚决把“空壳僵尸”和“害群之马”清出市场,在多元化退市进程中,“能上能下”“有进有退”的资本市场良性生态正在形成。
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
业内人士认为,在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同时,应继续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
可喜的是,相关政策制度正在完善。据悉,监管部门正在研究优化退市指标,设置更加精准、匹配的退市标准,着重加大对财务造假公司的出清力度,同时完善吸收合并等多元退出政策规定。
(责任编辑:朱赫)